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

拖延症,源自对未知的恐惧?

拖延症是困扰很多现代人的顽疾之一,上豆瓣随便搜些日记都能看到病友们被折磨的惨样。

不过在嘲笑别人的同时,很不幸自己就是患者中的一位。



每天早上从起床开始就在与拖延症进行斗争:不愿意起床,宁愿能赖一分钟就是一分钟;每天晚上却眼睛死死盯着屏幕,不愿意就这样睡下去,直到跟睡意搏斗到最后一分钟,输给了疲惫的眼皮。

深受拖延症其害的我,就连在写这篇博文时,也深受其影响:刚写了几个字,然后就转去看BBS了……(20160217早上就开始坐在电脑前构思这篇文章了)



仔细回忆一下,发现自己的拖延症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有征兆了。那时候被强制要求9点睡,可我总是一开始玩手指,最后才想到写作业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那段时间是一边哭一边把作业写完的……

从此便在拖延症的路上再也回不了头了——寒假作业、暑假作业等等反正都是些无聊的任务

一晃到高中,当手中拥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后,这种情况变本加厉了。写两个字后就开始偷看手机,时间过得好快,一回神发现快点休息点数了,不行了!唰唰唰加快步伐,第二天又是上交一本赶工出来的习题集。

上到大学,每天早上11点醒来,咦?周围人怎么都在睡,没办法太早起床有点不好意思啊,然后就躺在床上继续玩手机……
每次做设计时,就像当年的作业一样,唯一区别就是宿舍一群人一起拖延症,好像斗气一样大家都不做。直到deadline前一天,大家才开始动手……

就这样四年过去了,毕业后,我基本上除了拖延症,别的啥也没留下。



突然想到,是不是因为我对未来有一种恐惧,害怕下一秒的未知,所以才拖延的?

你看啊,每天早上醒来,就在害怕我妈边吃早餐问我“啥时出去找工作呀”,越是惧怕就越不想早起,宁愿躺在床上玩手机,也不愿意提早一秒去面对这个可怕的问题。虽然这个问题不是天天问,但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被问到,而这就是一种未知的状态。


那时做建筑设计,总是习惯拖到没办法时才下笔去画设计图,当时还美名其曰“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思考”,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那一笔到底是Good还是No Good,因害怕而导致不敢下笔。


最近在学习视频剪辑,本以为自己喜欢,干这种工作会很用工,可到底还是被拖延症给侵犯了。因为之前没学过Pr,当看着一个陌生的软件时、当为选哪一段音乐作为BGM时、当面对眼前而一切心中又没谱时,我就习惯性地选择了逃避,玩玩游戏啊、看看视频什么的,心中想着“等会再想吧!不着急”于是一天就过去了。


当我现在写博客时,自我感觉脑袋中就那么几条提纲,害怕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后就没东西写了。因惧怕这一幕很可能下一秒就会立刻到来,我宁愿拖多一会才动键盘,直到没时间拖了才开始打字。

不过BBS撕逼却是另一回事了。BBS具有互动性的,可以根据对手写的东西,自己再思考得出结论后立刻发出去进行对话,这样容易把文章写活(或许头脑风暴也是要的这个效果吧?),而且当我占理时,我会有种莫名的兴奋感,迫切地等待对方的回复,毕竟心里有底;但当我不占理时,拖延症又出现了,因为惧怕被打脸,而迟迟不敢刷新,除非想到新的论点否则不敢轻易行动。


当我今天计划很空时,就是拖延症的爆发的时候,为了填补一整天的空虚,同时又害怕事情做完就没事做,于是把一件5分钟的小事切割成一片片。呼哧呼哧完成了一天的任务,自认为“今天很忙”,回头一看,其实啥都没做。



我逃避现实时,会选择去玩游戏

我最喜欢的两款游戏分别是足球经理和文明,都算是回合制的游戏吧,吸引人之处在于在完成一个小任务后会立刻给出另一个小任务,或者自己建立一些容易实现、看得见的小目标。因为心中有谱,所以做起来特别利索,在得到成就感的同时,进度也完成了。

话说回来,其实这一套现实中也可以用到。

比如说最近,在手机上设定了提示,每到八点半吃个苹果,每天看到提示强迫自己去完成既定目标,结果竟然坚持下来了。
接下来就慢慢增添新的目标,比如说在每日看剧时举哑铃、睡觉前做仰卧起坐等等,也都完成了!

就这样,渐渐地习惯后,发现自己对于“什么时间里要做什么事”变得非常清楚。

当把事情排满后,很容易就把未知变成了已知,拖延症也就不再了。

一个对事情有计划,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人,应该是没有拖延症的,当然也没时间去拖延。


至于对未知的恐惧,这就是源头。说实在,“克服对未知的恐惧”说起来远比做着难,说到底还是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,以尝试新游戏的心态去鼓起勇气面对一切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