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0日星期六

别等到问题发生了,才想起去找解决方法

知乎专栏推荐-西西爸聊教育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
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Zack西西爸
链接:http://zhuanlan.zhihu.com/zackcici/20580364
来源:知乎





在邀请我回答的问题中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类型的:

我孩子现在XX岁不听话怎么办?

孩子读书逃学怎么办?

孩子性格脾气有问题怎么办?

……

而这些问题的描述也反应出父母对于孩子的现状表示不满意,同时又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(很多时候也不关心其源头),然后需要一个能够立竿见影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。

而事实上,对于这一类问题,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父母在教育中“欠账”太多造成的。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,思想方式和性格特点都不是突然冒出来的。可以说很多问题在很早就已经以各种信号和方式表达出来了,而只是父母一直没有接受或者正确解读出来。

当孩子有攻击性的时候没有明确告诉孩子明确的规则,只是简单的呵斥或者打几下孩子,或者归结为:孩子就是这样皮的。

当孩子出现专注能力不足的时候,不是去分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原因是生理上的,还是心理上的。而是归结为孩子有多动症(其实对多动症往往也不了解),或者反复的唠叨,批评孩子。

当孩子出现不能够服从指令,管教的情况的时候,只是一味的提高惩罚力度。

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把问题堆到看不见的角落里,总有一天等到彻底发酵的时候,一个问题儿童就顺利诞生了。

其实,育儿和很多事情一样,预防是最有效,也是最轻松的方法。在问题发生之前,能够遇见和发现是最容易处理的。需要的是一点点耐心,一点点敏感加上一点点专业知识。而这三点都不是天生的,都是需要练习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要自己多带孩子。多练,才会熟练。才会知道孩子的需求和哭闹的缘由是什么。

说个最近的例子:朋友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哭闹,这让父母多少有点下不来台,但仔细观察和询问孩子之后,只是因为孩子希望不要把所有食物都堆在他的盘子里,同时也不希望用他爸妈的盘子(秩序感强烈), 想要自己获得一个单独的盘子放一片大肉。而在这里,我就预见到孩子可能会每要一个菜要添个盘子的问题,于是跟他做了一个约定,只能再要一个盘子放大肉,因为盘子有限,但也同时和他保证,在他吃完这两个盘子里面的菜之前,爸妈不再给他添食物了,如果他自己有想吃的菜,也只能添到这两个盘子里面了,而不能额外再要盘子了。于是在接下来的吃饭时间里面,孩子再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而哭闹。

当孩子被正确解读,并且有效的沟通之后,问题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。但试想一下,如果这种情况下,只是简单的归结为孩子不听话、瞎闹,再指个邻桌的孩子说:“你看看人家小朋友是怎样的?!”孩子接下来的反应我相信大家应该是随处可见了。


而这两种方式长久发展导致的差别也会是很明显的。

当父母不断的做出一个试图理解他人,积极沟通的榜样的时候,孩子会不学么?

当父母不断的用责罚和讽刺,对真实的情况视而不见的时候,孩子又会怎样发展?



当然,我们在回到这些孩子“已经成这样”的父母的角度来看,其实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是依旧如此,作为父母,不做出积极的改变,依靠一个外在的“方子”是很难“医好”自己的孩子的。

对于这样的情况是需要付出时间,精力和耐心的,因为父母自身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,改变很难。孩子也因为长期习惯了与父母相对应的模式,也很难快速改变,同时,这种对应模式往往会不断的激发父母退回到原有的反应模式里面去。这需要父母不断的坚持改变自己的消极状态,这会一点点的影响和改变孩子的原有模式,使其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。

这种感觉有点类似箍牙,需要的就是持久和稳定的控制,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,但未来的远景是更为积极和光明的。


但还是说回开头的话:

别等到问题发生了,才想起去找解决方法。

说到这里,我特别想贴一张图:)

话说养孩子和做设计还真的是有些区别的: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